/呂子杰

在星巴克喝咖啡的時候聽到隔壁的幾個年輕人在聊天(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他們比較年輕有活力所以聲音比較大),其中有人感慨的說在工作上過了三十歲以後就會開始走下坡,就像我一樣。話語中充滿了無限的感概。

 

想想好像真的也是耶!!!很多人過了三十歲突然會覺得工作真是無趣,日復一日的工作總是枯燥沒有樂趣。自己能力沒有被昏庸的老闆重視也被隔壁部門的小人嫉妒,所以沒辦法好好的發揮。工作升遷好像越來越慢,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輪到自己。加薪的幅度永遠就是那麼一點點總跟不上房子、車子、孩子等現金支出增加的速度。

 

工作失去了激情和動力,而瑣事卻越來越多,想離職卻不知道該往哪裡跳,想創業又沒有足夠的勇氣。總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過好,如果可以再來一次該有多好,自己一定可以表現的更棒。或許這是很多人的心聲吧。然後就是憂鬱、焦慮的產生。

 

中年危機嗎?這會不會太早了,才三十歲而已耶!!不要懷疑這就是中年危機。雖然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中年危機的發生應該在35歲以後,但是在一切成長都比人快的中國,中年危機的發生年齡看起來是提早了。

 

傳統上一個專業經理人需要在基層的崗位經過5-8年的歷練然後才有機會逐步養成。大約要等到30歲才有機會擔任管理工作。然後大約再經過5-10年的歷練就可以逐漸成為公司的中間力量,也就是說在35歲到40歲中間成為有經驗的經理人,接下來逐步的成為高階的經理人。

 

然而在中國由於近幾年整體市場的爆發式成長,並因歷史因素導致足夠歷練的專業經理人稀缺,所以在過去的十年中國成為全世界可欲不渴求的專業經理人黃金十年。企業不斷擴展的機會就是成長的機會也是公司人的機會,有太多企業營業由0到十億甚至百億的規模不過就花了三到五年的時間。而限制企業成長的因素不在資源而在人。

 

因此每個人都可以碰到豐富的機會,進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不斷的成長與成功。許多經理人養成的時間被縮短到三至五年。你很容易碰到年紀只有28歲的專業經理人在做國外可能35歲經理人一模一樣的工作。而且這並非是速成的成長,而是因為環境導致有更多的成長空間。對很多人來說這當然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與機運。

 

雖然這樣的環境快速造就了成功的機會、成就了一批年輕又富有活力的管理者。但相對的也讓許多的年輕人過度自信、急躁,甚至會過度高估自身能力而低估了環境因素。

 

現在問題來了!!市場不可能無止盡的快速成長,公司的規模很難永遠都每一年兩年就翻一翻。當企業的成長或是整個社會經驗成長都放緩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升遷的機會、加薪的機會不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當上層主管不容易被拔擢成為上上層的時候,他的滯留當然會導致你也不容易成為上層。甚至你會發現過去每年或是兩三年都有的升遷機會越來越少了。

 

這些都導致了中階經理人的挫折、壓力與不滿。我有個朋友的公司為了這解決這個問題在五年中,不斷在組織的層級裡增加層級,多了處長、協理、副總三層的位階來滿足經理的需求(這也導致另一個職稱通澎的現象)。但是五年過去了這些30多歲的中階經理人都由原來的經理職位成為副總,然後呢?

(我猜最近會出現部門總經理的職稱)

 

接受這個現實吧!!人生不是坐電梯,用等距的方式直線向上成長。而比較像是攀登珠峰(聖母峰),攀登最後一千米距離的時間,可能要比之前七千米的時間總和要長,而且也未必能成功。人生的成就與價值未必是從高度(職位高度)來判斷,工作也不會是生活的全部。學習欣賞攀登過程中的風景,其實才是真正讓你有收穫的地方。

 

很難忘記年輕的時候有次爬山,當一路嘈雜的我們因為氣喘吁吁的說不出話的時候,突然發現的美,三十多人沒有一個講話突然安靜下來。因為我們突然發現,我們的時候,山才開始顯得的熱鬧。有風吹拂過樹枝的聲音、有遠山中鳥嘯與呼應的聲音,還有草的搖擺與竹子的飄逸(那種矮矮的箭竹好像難說成飄逸)。這一切都成為我深刻的回憶。

 

真正的好酒需要足夠時間的醞釀,絕世的作品要耗費曠世的時間。一個真正的成就,需要花費的絕非幾天、幾周或者是幾個月的時間所能造成的。或許三十歲的中年危機只是在提醒我們,該換個角度來看看人生的議題。

 

面對三十歲的中年危機,我們需要學會 用時間釀造生活的美好。

 

面對三十歲的中年危機,我們需要等待 用沈澱綻放人生的積累。

 

面對三十歲的中年危機,我們需要欣賞 來自每一頁光陰的故事。

 

我們比古人幸運多了,雖然孔老夫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但等真正到中年危機的時候,人生其實已經所剩不多了。而我們面對三十歲的中年危機,只不過是人生下半場的開始號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砸貨商人 的頭像
    砸貨商人

    吕子杰的比酪客創想

    砸貨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